談家庭教育
中學二級教師 楊曉芳
提及一個人的成功與否,人們都會立即想到學校的重大作用。孰不知在一個人的成才過程中,家庭教育尤為關鍵,特別是中小階段的家庭教育。
曾經和朋友一起閑聊有共同的感觸受,現(xiàn)在的孩子:普遍自私了、普遍嬌氣了、普遍沒禮貌了、普遍懦弱了……你能說這一切的一切,能和我們的家庭教育毫無關系嗎?
眾所周知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。一個人自從呱呱墜地、腹中空空到會說會跑,無不與父母息息相關。幼兒時期,連父母的說話、走路、姿勢、神態(tài)都急于摹仿,等到大一些,則受他們的思想、行為、處世方法、人生觀、價值觀等多方面的影響。我們眾多家長,為了孩子,可以說是嘔心瀝血,煞費苦心。然而等到孩子入學了,有些家長則顯得無奈,有些則步入誤區(qū)。他們錯誤地認為:入學后的教育,那是學校的職責,是教師的事情。于是把對孩子的教育權幾乎全都交給了學校和老師,自己如釋重負,天真的認為把孩子送進了保險箱!更有一部分財大氣粗的家長,把子女送進私立全托學校,大大地舒口氣:花錢買省心,值!從此便不聞不問,自己瀟灑自在。是真省心嗎?我看并不盡然,有朝一日,禍事上門,一旦孩子闖禍了,要么責任全推,要么大呼“上當”,后悔得捶頭頓足,這樣的事情并不在少。
還有的父母,在家善于舞鍋弄杖,烏煙瘴氣?;蚍x語沖天、錘煉口才;或龍門陣擺至深夜,甚至通宵達旦;或則風流成性,招蜂引蝶,他們口口聲聲教育孩子要心平氣和,要謙讓別人,應潔身自好,不應有任何不良習氣……卻全然不顧孩子在那恨之入骨、無奈塞耳朵、跺腳、氣急敗壞……殊不知,自己為孩子樹立了何等的“光輝榜樣!”孔子云:“子不教,父之過。”“身教大于言傳。”家庭對于孩子的影響比起學校來說,則表現(xiàn)得更加具體、形象而直觀。父母的言行無論好壞,對子女的影響都是潛移默化的、點點滴滴的、深遠的,當然也是刻骨銘心的。
筆者有一遠方姑媽,年輕時喜賭,常常左鄰右舍一起賭,兩口子也喜抽煙、吵架。有人勸告,并不以為意。若干年后,孩子不好好上學,小小年紀就學會賭、抽,既而發(fā)展到成年后仍惡習不改,終于有一天入獄?;谝?、恨也、愧也,何用?!有些家長,受不良時氣的影響、襲擊,自私貪婪、冷漠,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學校“吃虧”、在家庭外吃虧,誤導他們“別人動口,你就動手”、“這年頭,人應該狠一些才行”、“人有私心,天經地義”,于是,放任自流。結果呢,孩子吃了更大的虧!
“子不教,父之過”那么教不嚴,誤教了,父母是否也該有過?
“養(yǎng)育”一詞的解釋,其實一目了然,父母對子女不僅有“養(yǎng)”的責任,更有“育”的義務,那么那些對孩子抱著“混上幾年長大點再說”或“湊合畢業(yè)了上自費,反正咱不缺少錢”的思想的家長,是否真的該猛醒?“父母之愛子,則為之計深遠”、“既生之,則育之”。您的孩子,同時也是社會未來的主人,他們繼往開來,任重道遠。梁啟超先生曾說“少年強則國強”,少年如何強?單靠學校和老師還遠遠不夠,還需家長和社會合力的作用。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家長都不懂得教育自己的孩子,都對孩子不負責。前不久電視中報道一普通工人,用他一顆慈父的愛心,把自己身有殘疾的女兒培育成才,并送至國外一知名大學就讀。盡管一時忘記了他的姓和名,但其教育方法給我的印象頗深該父教育孩子的最大訣竅就是——欣賞孩子,做她(他)真正的良師益友。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成龍成鳳成才呢?為什么好多家長都連連受挫?我認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家長缺少正確的育人方法,有的懲處大于激勵,有的嚴厲大于寬容,有的放縱大于約束,有的溺愛大于嚴肅,總之“過猶不及”!現(xiàn)在社會,家長學校比比皆是,家長手冊種類繁多,家長們應該努力提高自身修養(yǎng),不斷反省,要求孩子做到的,自己應身體力行首先做到,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孩子,讓孩子敬佩你尊敬你,使他心目中的你是最值的他驕傲的人,是高尚的人,是他的良師益友。大家或許都還記得“孟母三遷”的故事吧,一個良好的家庭環(huán)境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成才成功確實很重要,其實偉大的并非只是孟母!大凡成功成才者,都有一個很具良好教育氣息的家庭和父母。